有人说,朱瞻基如果不英年早逝,那明朝便不会提早步入衰亡,整个历史将被改写。从朱瞻基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,他的确是一位明君,后人对他的评价在整个明朝皇帝中也是名列前茅。很多人对朱瞻基的死因抱有好奇,不过当时医疗技术有限,根本无人知晓他确切的致命因素,史籍中相关的记载也是比较笼统。后人也只能依据常识和科学做出推断,或许这跟朱瞻基的基因有关。
史书记载,朱瞻基先是生病,到了第二天病的不能上朝,第三天就驾崩了。具体死因记载不详,导致后来各种说法都一一涌现。
有人说朱瞻基真正的死因是因为他曾发过一个誓言,那时候他爷爷朱棣还活着,有一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梦,觉得这个梦是恶兆,就把这个梦告诉了一个老和尚,老和尚听完告诉他,以后你的子孙后代也会像你一样同胞相残。朱棣一听就慌了,马上让三个儿子一个孙子跪下来割破自己的手掌发誓,这个誓言就是永远不杀朱家人,发誓的人中就有朱瞻基,但是朱瞻基没有遵守这个誓言,后来他二叔三叔造反的时候他把二叔给杀了,所以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。当然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。
还有人认为朱瞻基是疲劳致死,说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就是因为身体不好再加上国事繁忙给累死了,既然是亲父子朱瞻基会遗传朱高炽的身体因素,朱瞻基的死因应该和朱高炽一样,也是累死的。感觉这种说法也不对,朱高炽当太子监国的那段时间是因为常年战乱导致的国事繁忙,但是到了朱瞻基当皇上的时候国家很少打仗了,还有,虽然这俩人是亲父子,但是朱瞻基的身体明显比朱高炽好得多,在战场上的朱瞻基还能亲自带人上阵杀敌呢。要说劳累他祖爷爷、爷爷、父亲哪个都比他操心,到了他当皇上的时候处理完国家大事还有时间斗蛐蛐呢。
虽然说朱瞻基父子在位时间不长,但是他们却创下了历史上少有的仁宣盛世。他们父子在位期间下令停止征战,与民生息,并且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,使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,国家经济强盛,百姓安居乐业,明朝国力也在此期间繁荣强大。
朱瞻基是中国历史上评价比较高的一个皇帝,他重用名臣,严惩贪官污吏,改革经济、政治制度,使得大明王朝出现了一个媲美“文景之治”、“贞观之治”的又一盛世——“仁宣之治”。想要达到这样的盛世,作为国家的一把手,朱瞻基对所有国家大事都要亲自过问。
然此其余才,性明断,不废政事。——《宣德逸纪》
《宣德逸纪》记载中,大部分记载朱瞻基贪玩、但还是肯定了朱瞻基认真治理国家的态度。此外在宰辅杨士奇的传记中,我们也能看到朱瞻基勤于政事的记录。
杨士奇作为一代名臣,辅佐朱瞻基的时候,年纪已经很大了。有一次杨士奇因为年纪大了,就生了一场重病,就像朱瞻基请假在家中养病。但是呢,朱瞻基因为有要事要找杨士奇商量,就连夜赶到杨士奇的府上,询问国家大事。
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,可见朱瞻基确实是一个勤于政务的好皇帝。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朱瞻基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,大大透支了自己的生命,最终英年早逝。
至于朱瞻基的后裔,明孝宗朱佑樘离世的时候只有36岁,明武宗朱厚照因病离世也只有31岁。明熹宗朱由校落水生病,终年23岁。从明朝皇帝的去世的年纪可以看出,明朝皇帝的寿命普遍比较多,从侧面说明,朱瞻基这一脉可能存有遗传疾病,导致了朱瞻基的早逝。
瞻基执政时期,设立了内书房,让内阁大学士教宦官读书识字,这在朱元璋创立明朝的时候是严厉禁止的。而朱瞻基这么做是想在内阁帮助自己的同时,让宦官也可以帮助他处理政务,同时宦官也可以帮助朱瞻基稍微克制文臣的势力,但是朱瞻基这样作为明朝以后留下祸根,让大奸臣王振成功的进入了皇宫。
之后取得了朱祁镇的信任,最后土木堡之变,朱祁镇被俘,明朝差点亡国。朱瞻基执政时期。国家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,减少战争的频发,但是同时这样做也就减少了对边境的控制权,导致边境的部落势力越来越大。
朱瞻基从小就受到明成祖的厚爱,从小的老师都是著名的文臣。在日后的行军打仗中,明成祖也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,让他了解如何行军打仗。也带朱瞻基去民间了解农村的艰辛,可以说朱瞻基上位之后,对明朝实施的各项策略的发展与明成祖对他的教导离不开关系。朱瞻基在位时期的内阁,由杨士奇,杨溥和杨荣执掌朝政,对明朝的经济发展,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也就出现了后来的仁宣之治,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。
但是在朱瞻基做出那么大功德的同时,也犯过一些错误。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宦官的问题,明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宦官而灭亡的国家。而宦官在明朝后期能拿到很大的权力,掌握朝政,这之中朱瞻基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人无完人,就历史而言,朱瞻基所做出的贡献远远比他带来的祸患很多。评价一个人,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去从多角度分析。朱瞻基或者不是那种特别完美的君主,但他却绝不是一个庸俗的皇帝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26559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